中国十大必读书籍
04-03
0

1、天下乌鸦一般黑

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3、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我的一个堂弟,在长春某名校做老师。几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助他把他“弄到”长春土地规划局去,被我拒绝了。他在做老师之前在区ZF宣传部干过几年。“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6、人挪活,树挪死

7、“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我在南京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8、这样的话,句句在理,前句在理,后句也在理,若要深究,左右为难。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句话两头儿说,咋说咋有理!

9、“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加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做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否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人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见比赛的**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实际各队在比赛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赛场上也是火,药味十足,每一个运动员都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幌子在干“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事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大俗话,特显出中国人虚伪、造作的一面。

10、“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QB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1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停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杀人的“刀和枪”。

12、“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笔者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13、苍蝇不叮无缝蛋

14、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15、“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3月18曰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16、一个巴掌拍不响

17、中国古代,也不乏黄书,有一些书因为内容尽是情色乱心,三教九流,男盗女娼而被禁。那么,你知道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是哪些?被禁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最具神秘色彩的10部屡遭禁毁的小说。这十部小说既大名鼎鼎,又讳莫如深,既精彩恣肆,又良莠不齐,属于“叛逆经典”但也算“民间珍品”系列,正补了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之遗。
《剪灯新话》,明·正德年间禁。遭禁原因:扭曲的情欲表现
《国色天香》,明·万历年间禁。遭禁原因:展示各种偷香窃玉手段
《醋葫芦》,清·乾嘉年间禁。遭禁原因:婚外性行为集中描写
《隔帘花影》,清·康熙、嘉庆年间禁。遭禁原因:比《金瓶梅》更新奇的性模式
《飞花艳想》,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女偷男”的新香艳情节
《空空幻》,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
《玉楼春》,清·嘉庆年间禁。遭禁原因:房中术、性虐待情节
《红楼春梦》,清·嘉庆年间禁。遭禁原因:格调低下、色情
《品花宝鉴》,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同性恋生活揭秘
《九尾龟》,清·同治年间禁。遭禁原因:妓院生活
一、《国色天香》明·万历年间禁:展示各种偷香窃玉手段
本书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渲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可人之尤物,或慕男色,或爱男才,细腻生动,可读性较强。本书作者俨然以无比艳羡的心态觊觎偷香窃玉等艳行,且拒不回避具体性行为过程,甚至屡屡以一男数女聊床作乐为情节高潮,其“色”其“香”,的确使人疑为“天国”。
二、《剪灯新话》明·正德年间禁:扭曲的情欲表现
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荡,摧残、扭曲着社会中、下层男女的情欲生活。此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禁毁小说,除摹书普罗男女的畸变离奇隐秘外,其人鬼相恋,“交合之事,一如人间”,亦成为遭禁主要原因之一。作者自己都坦陈此书“近于诲淫,藏之书笥,不欲傅出”。同时,《剪灯新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被禁的小说。
三、《醋葫芦》清·乾嘉年间禁:婚外性行为集中描写
通篇皆为男女情事,尤以大量的婚外性关系描写令人啧舌。其间男女道德观念淡薄,无视理法,随意通奸而无羞耻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尚的变迁,人的本能欲望得到重视,对个体生命、感官快乐的追求得到强调,是中国社会早期“婚外恋”现象的真切记载。
四、《品花宝鉴》清·道光年间禁:同性恋生活揭秘
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富盛名的“同性恋”之作。所谓“品花”之“花”,实为“男花”。书中专写男风盛行的梨园酒楼戏馆生活,大肆宣扬“同样好色,不必分男女;好女而不好男,是好淫而非好色”等谬论,不厌其详地揭秘种种歧变性心理,将文人雅士,公子王孙与之间貌似同性相恋,实为同性相奸的丑恶状态栩栩如生地呈于纸上,是晚清中国文人津津乐道“必读”闲书之一。
五、《隔帘花影》清·康熙、嘉庆年间禁:比《金瓶梅》更新奇的性模式
《金瓶梅》三种续书中最受“好评”的一种。其露骨的性描写仍一脉传承《金瓶梅》之窠臼,除继续演绎西门庆淫逸故事外,更以几个女子之间的“女同性恋”情节为特色,独具阅读价值,书中并穿插金兵入扬州奸淫妇女场面,更犯大禁,作者亦因此于康熙四年被捕入狱,书即诏令焚毁。
六、《飞花艳想》清·道光年间禁:“女偷男”的新香艳情节
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受外,还嘉偷窥他人性爱场景。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男偷女”定式不同,此书多写“姐偷郎”的社会新风,其他有关“采战之法”,江南选秀女造成民间男女乱配,5aigushi.甚至乱伦的情节,皆触朝廷忌讳,屡屡遭查禁。
七、《空空幻》清·道光年间禁:压抑中的性幻想
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喜新而不厌旧的花痴型男子走马灯般更换情人,不仅先后与十女发生性爱,且同时以数女为妻妾,日日聊床大战,而女性亦纵情享乐,丫环拉小姐下水,小姐为情郎猎艳,最终姊妹、母女、闺友冈常颠覆秽乱不堪,极逞性想像之奇,令人目瞪口呆。
八、《玉楼春》清·嘉庆年间禁:房中术、性虐待情节
本书为臭名昭着的明清淫书《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术”折磨摧残青春女性,品行极其恶劣,是封建男性歧视女性、虐待女性的一部活证。
九、《红楼春梦》清·嘉庆年间禁:格调低下、色情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讨伐攻讦,成为一时盛事。
十、《九尾龟》清·光绪年间禁:格调低下、色情
《九尾龟》系晚清著名的艳情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妓院情况与嫖客的狎妓生活,曾被胡适称之为“嫖界指南”。在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的鸿篇巨制里,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妓女、帮闲、商贾、戏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叙述了刁妓讹诈、庸臣弄权、官商勾结、公报私仇等奇奇怪怪的事件,深刻刻画了中国近代都市生活的众生相,充分反映了晚清社会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具有一定的批判现实意义。伤口语言典雅、情节曲折,那时而出现的吴语方言,又极生动地把人物的神韵表现出来!来源:我爱故事网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皇帝天子在朝中的地位,她以一宫之主身份管理后宫,母仪天下。皇后作为古代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责异常复杂。首先,作为人妻,她要相夫教子,恪尽内人之责;其次,她要以身作则,统率后宫,为皇帝处理好后院;最后,作为第一夫人,母仪天下者,还要辅佐皇帝,把握好国事与家事之间的微妙平衡。其修养、智慧、气度、仪容,都会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
古往今来,能做好皇后者,寥寥无几,能做到称职者,更是寥若晨星。吕雉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老婆,有幸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后。她和后来的武则天、慈禧太后都可谓是女强人,但她们都以临朝称制、擅权乱政、混乱朝纲而形象遭贬损。又如赵飞燕、韦后之流,却是风流成性、淫乱后宫、祸国殃民而为后人所唾弃。
哲人云:"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又云:"男人通过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纵览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王后宫史,这两句话也很实用到位。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爷们,但凡有些作为的,常常也会有一个或是知情达理、称职能干、受人敬重,或是夫妻恩爱、宁静致远、与世无争,或是知难而上、挺身而出、协理朝政的皇后,她们以各种不同方式为皇帝夫君分忧解难,辅助她的男人征服世界!

光烈皇后阴丽华(5-64年),春秋时期一代名相管仲的后裔,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前5-57年)的结发妻子、第二任皇后。更始元年(23年)六月,与刘秀结为夫妻。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废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汉明帝)即位,尊他为皇太后,又过了七年,阴丽华死,享年六十岁,合葬在刘秀的原陵。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当年的没落皇族、一介草民刘秀在未发迹时的感叹。后来,刘秀参加了革命运动并在昆阳一战一举成名,并再次偶遇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赢得美女芳心,最终抱得美人归。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后,预册立阴丽华为皇后,却遭她的拒绝拒绝,而让给了刘秀另一宠妃郭圣通。天下初定,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却也遭到谢绝。阴丽华和刘秀共生养五名子女。
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废郭皇后,改立阴丽华为皇后,他在诏书中说道:"皇后郭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阴丽华当上皇后之后,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她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与刘秀的婚姻美满幸福,天下都称她为贤后,被誉为"史上最称职的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636年),名不详,小字观音婢,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的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年)册封秦王妃。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将皇位让给了他,长孙氏也因此被册封为皇后。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重去世,享年36岁。他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四女(包括幼子李治,即唐高宗)。
长孙皇后出身于世代显赫的贵族世家,聪明贤惠,知书善文,熟读经史,是一个有见解、宽厚仁慈的女性。武德末年,长孙氏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在后位时,她时常借古喻今劝谏皇帝,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更留下"朝服劝谏"以迂回策略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的美名;她性情不好奢靡,不允许自己的同母兄长孙无忌为宰执;对于自己掌管的宫人嫔妃非常仁慈,宫中无人不爱戴,后宫无乱事;尝著有《女则》十篇,书中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用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太宗读后感动得热泪夺眶而下。长孙皇后去世时,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长孙皇后是皇帝的辅政良佐,是忠直大臣的保护伞,是后世皇后的标杆。她是一个拥有汪洋恣肆口才的纵横家,她是一个偏好奇特珍贵玩物的收藏家,她是一个自信且略带自负的幸福女人,她是她丈夫挚爱一生的妻子,他们的伉俪情深足以让后人感动。长孙皇后在后人的心目中是皇后的楷模,她和李世民是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

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2-1382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的结发之妻。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大脚马皇后"。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51岁。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在位正中宫之后,虽大富大贵而不娇,并未露出暴发户的脸孔,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不许寻找马氏远支族人继承马公爵位,限制外戚们弄权祸国的可能性。朱元璋嗜杀多疑,马皇后仁慈善良,常谏劝,挽救了不少大臣们的性命。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
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代贤后。


睿智皇后萧燕燕(953-1009年),名绰,燕燕是她的小字,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年)的皇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女军事统帅。969年,景宗即位后被册立为皇后。乾亨四年(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民间演绎的《杨家将》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其原型就是她。
萧燕燕不仅貌美,而且出生在辽国最显赫、素有"国舅帐"美称的萧阿古只家族,她的父亲乃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这种"根正苗红"的政治家族背景,为日后的萧燕燕能成为皇后并"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其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辽史》夸她"早慧",连扫地小事也做得非常认真,赢得父亲夸奖:"此女必能成家!"。待她长大后,嫁给了耶律贤。耶律贤当上皇帝后,由于羸弱多病而不能正常主政,于是交给皇后萧燕燕"女主临朝"代行皇帝职权,"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短暂十几年的夫妻生涯,萧燕燕就为辽景宗生了四子三女,可见景宗对她还是深爱有加的。
辽景宗驾崩后,因圣宗耶律隆绪只有12岁,不到30岁的萧燕燕以皇太后身份总摄军国大事,这便是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她知人善用,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管理朝政。与南面的宋朝达成"澶渊之盟",最终结束了长达25年的辽宋战争,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灵活姿态。据传,萧太后有一"老相好",一生忠心耿耿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萧太后无人能比的敢作敢为之风格可见一斑!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3-602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年)的皇后。她是北朝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七女,十四岁时嫁给仪表非凡的杨坚。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北周建立隋朝,独孤伽罗被册立为皇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杨坚名下五子五女共10个孩子全部同出独孤氏。最终,独孤皇后早杨坚两年去世,享年60岁。
早在独孤氏与杨坚结婚当年,她的父亲因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而独孤氏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为杨坚广结人缘、树立良好形象。在周隋交替之际,她又审时度势、果断出击,和杨坚开创隋朝基业。在后位时,她敬老爱贤,大力推荐国之良臣,却不让娘家人盘踞权势之位,对朝政"随则匡谏、多所弘益",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为开创"开皇之治功"不可没。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同居共寝、并辇上朝,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晚年主导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病逝,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妻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妻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地下相会"。独孤皇后的离去对垂暮隋文帝的打击却是毁灭性的。在她在世期间,摄于独孤氏的威严,杨坚很难与别的女人亲近,她就是他的爱侣、唯一知己和精神支柱。此后的他,尽管有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两个宠妃陪伴身边,但她们及其青春美色填补不了独孤皇后留下的巨大精神空白,杨坚从此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凄怆哀伤大鹏折翼,两年后也匆匆跟着去了。
独孤皇后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谦卑自守,世以为贤",无个人野心私欲,作风低调、甘居幕后,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母仪天下,堪称贤内助。而独孤皇后"性忌妾媵"促成杨坚"雅听妇言",造就了中国帝王史上"妻管严"的楷模与典范,这也是包括《隋史》在内的许多正史对独孤皇后差评的主原因。

诚孝皇后张氏(?-1442年),名不详,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故很得公婆的欢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仁宗朱高炽虽贵为太子,其实东宫地位一直不稳,二十年来,太子的位置屡受亲生弟弟、汉王朱高煦的威胁,几度面临被废的情形,最后得以巩固地位并登基为帝,其中有不少是张氏的功劳。仁宗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有时不免失之于懦怯。明成祖在世时,最喜爱次子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妇,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张氏顺其自然当上了皇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一病而亡,享年48岁。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病亡,享年38岁。张太后亲自指定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为新天子,即为明英宗。作为太皇太后的她,严加抑制外戚,不许她的兄弟们干政,在她有生之年也没让英宗宠信太监王振干政。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年),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的第一位皇后(元配),乃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1664年)七月初七日,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八日举办大婚典礼。生子承祜(夭折)、胤礽(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礼的皇太子)。皇后第二子保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时,但因难产出现的危症,在两个时辰后的申时,年仅21岁的皇后在坤宁宫辞世。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英年早逝的她,本人并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玄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其所有后妃中,是最重要的一位。玄烨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玄烨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后者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玄烨有力的支持。由于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玄烨能够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帝在给礼部的诏谕中是这样说的:"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以闻"。由此可见,赫舍里氏在康熙帝眼中就是一个"贤内助"。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年),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的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生皇长女、皇次子永琏、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崩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
史载:皇后富察氏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帝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乾隆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便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乾隆帝作诗多次由衷赞美和怀念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乾隆帝曾赞她:"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同时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孝贤皇后与乾隆生母孝圣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
皇后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帝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亲定谥号,耗费巨资为她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国葬,并服缟12日,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满月礼以及暂安礼、二周年礼等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因"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她生前的寝宫长春宫按原陈设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由此可见乾隆帝对皇后富察氏的情爱与敬重至深。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的皇后。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因刘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李氏和刘知远共生三子:刘承训、刘承祐(即后汉隐帝,930-951年)、刘承勋。刘知远和李三娘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了《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和滇、豫、潮剧等地方剧种。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家喻户晓人物。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起兵太原。同年二月,刘知远称帝,国号为大汉,立李三娘为皇后。因为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李氏谏道:"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刮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翌年高祖死,次子刘承祐继位,是为隐帝,尊生母李氏为皇太后。公元951年,刘知远原手下部将郭威起兵反叛杀隐帝,代汉建周。后汉历时四年,成为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而李太后因为反对隐帝杀郭威,而没有被杀,直到954年病死。

孝刚匡皇后王氏(?-1662年),南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年)的皇后。名不详,苏州人,父亲王略是广东的知府。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驻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随后,在明朝残余势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支持下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朱家皇族政权抗击清军,史称"南明"。桂王朱由榔于公元1646年十一月在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因此朱由榔也为史称作永历帝),王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历政权被清军打得到处乱跑,却苦苦支撑了十六年,成为南明历时最长的政权。
永历元年(1647年),永历帝驻武冈,七月,清兵破宝庆,直趋奉天城下。南明的锦衣卫指挥使、文安伯马吉翔护送马太后及王皇后撤退。途中,天降大雨,宫女、太监在泥淖中行进,宫女、太监在泥淖中行进,两天没有进食,众人都叫哭连天,惟有王皇后处惊不乱,表现得很镇静。幸亏遇见明总兵商邱伯侯性,帝后一行才安全逃到柳州。后来,民族英雄瞿式耜保住了桂林,派兵把帝后迎回了桂林。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无人不佩服王皇后沉稳有胆略。
永历二年(1648)帝后逃至南宁,三月王皇后生子朱慈煊。清兵攻桂林,皇后用簪珥资助将士。马吉翔和庞天寿为了讨好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提议废黜皇后,被永历帝否决。十三年(1659)正月,永历帝逃亡缅甸,宫中的贵人、大臣妻女感到末日将近,纷纷悬树自尽,史载死的人"累累如瓜果"。每当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便哭着对身边人说"我不是没有节气的人,但我还有马太后需要照顾。我若死了,皇上和太后怎么办。我不能死"。她当时也得了重病,但一直拖着重病之躯勉强支撑着残局。永历十六年(即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缅甸为讨好清朝,将永历帝献给平西王吴三桂。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王皇后与马太后自相扼喉而死,郑成功上谥号为孝刚匡皇后。她的夫君朱由榔后在昆明被绞死。
孝刚匡王皇后以其刚烈忠贞的性格而被后人誉为"人中女杰"。

1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9、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曰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20、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西部商报》2005年7月14曰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J杨某。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21、“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中国十大必读书籍 此文由人生句子网编辑,于2022-11-02发布在经典句子栏目, 本文地址:中国十大必读书籍http://renshengjuzi.com/k/1150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再克 再克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3月28日,至今,15岁的先声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研...
世界最贵的皮带品牌排行榜前十 世界最贵的皮带品牌排行榜前十
读书手抄报内容50字左右 读书手抄报内容50字左右,1、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佚名2、勿以恶小...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是2007年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958年建校)和原海南大学(1983年建校...
微信申诉申请说明话术(微信解封... 微信解封申诉理由怎么写有些朋友由于不熟悉规,微信不慎被限制了,然后提交了申诉申请请求,但结果却显示“...
艾森 艾森海南艾森乳业有限公司   艾森乳业是由瑞士艾森农业投资及服务集团在海南投资的乳制品专业公司。拥有...
“爱晚亭” “爱晚亭”海口爱晚亭餐饮有限公司   海口爱晚亭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
女人半生已过经典语录 女人半生已过经典语录,1、老实男人肯定做不到,我用的是肯定。以上至少有两部分还是老实男人所鄙视的,什...
提高情商的100句话 提高情商的100句话,1、改掉别人一亲近就口无遮拦的毛病。2、当你往上爬的时候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
如何做报告表格(A3报告怎么写... A3报告怎么写手把手教你用wordA3是啥?A3是一张A3大小的纸张(长420宽297),也可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