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回忆日本留学往事,为何与恩师藤野说法不一致?
滴滴
11-23
0

我是萨沙, 我来回答。


萨沙第9027条回答。

话不是这么说,其实藤野先生对于鲁迅应该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原因不复杂,鲁迅是仙台医专第一个外国留学生。

且不谈当时日本仙台医专不算是什么名校,就算是仙台也不是什么大城市,一个寒冷的小城而已。

而藤野先生又是负责留学生工作的教授,同鲁迅接触较多。

况且,藤野先生自己就是医生世家,从小就学习汉学,对中国文化非常有兴趣,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汉字书法。

照常理来说,人生有了这种特殊经历,藤野先生应该会对鲁迅有较深刻的影响。


但事实上,藤野先生并不知道鲁迅的后来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记忆:如果留下当时的纪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什么纪录也没留下来。在我的记忆中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如果我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感到很高兴。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藤野先生是直到鲁迅去世后,才通过各种方式辗转知道鲁迅写了《藤野先生》文章。

而《藤野先生》是鲁迅在20年代写的文章,距离藤野先生知道这事已经有10年时间,相当奇怪。

藤野先生的说法也很有意思: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而鲁迅最感激的藤野先生修改笔记,则是他的分内工作。

因为那时候日本的教育并不算发达,仙台医专连正式的教材都没有。

每次上课,都要教授们自己印刷讲义发给学生,学生们在学习讲义和听课的同时,在讲义上记录笔记。

而所有授课老师,都会将讲义收上去,对学生记录的笔记进行检查、审核和批改,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是仙台医专的惯例,并不是藤野先生一个人行为,很多教授都为鲁迅改过讲义。

那么,藤野先生给鲁迅改讲义的事情,似乎也就没什么了不起,是教授日常的工作。

就是因为这样,藤野先生才不觉得给鲁迅有什么大的帮助。



另外,藤野先生似乎不是很重视鲁迅。

大家注意,对于鲁迅的一切,藤野先生都没什么印象。

上面讲了,既然鲁迅是仙台医专第一个留学生,也是年轻的藤野先生第一个接触的外国留学生,应该记忆深刻,事实上截然相反。

唯一解释是,鲁迅在仙台医专表现的很一般,并没有任何让人记住的地方。

一是鲁迅成绩一般,也就勉强没有留级;

二是鲁迅当时性格似乎有些懦弱,被日本学生会干事直接污蔑为作弊,也是忍气吞声,低调解决。这种不张扬,看起来很平庸的学生太多了,教师很快就会忘记他。;

三是鲁迅上了一年就退学离开了,短短一年时间确实让老师无法留下什么印象。

四是鲁迅似乎刻意夸大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塑造出一个恩师的形象。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藤野先生,有什么特别对鲁迅优待的地方,为什么鲁迅却如此感激?

如果说鲁迅是突然到了国外陌生环境,得到一个日本老师照顾,由此印象深刻,这也符合逻辑。


但是,鲁迅在去仙台医专之前,已经在日本学习了2年时间,不存在这种情况。

个人认为,这可能是鲁迅压根没遇到过什么正经的老师。

他的学习经历很混乱,之前是读私塾,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私塾老师是一个古板的老秀才。

后来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而这个学校在当时是个草台班子,唯一的好处就是不收学费和未来可能公派留学。鲁迅自称在这里根本没学到什么知识,应该也没什么好的老师。


随后就是去了日本,读了2年日语学习速成班。但鲁迅学的并不怎么样,藤野先生说他对于日语的基本语法和听力都有问题。可见,速成班里面也没有遇到什么老师。

随后就是藤野先生,接着鲁迅就没有上学了,开始在社会谋生。

也就是说,鲁迅一辈子压根没有遇到什么正经老师,相对比较不错的就是藤野先生了。

只是个人认为,藤野先生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鲁迅恩师,他做的只是自己应该的工作。


鲁迅将他当作恩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颇有一股凄凉的意味。

说来说去,鲁迅至少二十多岁之前,就没遇到过几个对他稍微好一些的正经人。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和藤野先生,在各自回忆中表述虽有差异,是老师和学生观察对方角度的不同所致。

鲁迅对恩师的怀念,是学生式的怀念。一个老师的过往,能在学生毕业后的生命历程中,持续地温暖学生,成为学生在人间冷暖中最大精神动力,是老师言传身教的成功。

藤野先生之所以对鲁迅先生印象不深,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老师影响每一位学生,不图名利与回报,是学生一生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他网友回答:

都是对自己记忆的描述。当时所处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通一件事若干年后产生不通的记忆偏差很正常,有啥说谎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很正常啊,你想想历史上,杜甫多爱李白,给他写了多少诗篇表达仰慕歌颂之情,视李白为自己终身精神偶像。但是李白基本就不鸟杜甫啊,在李白眼里可能杜甫跟他其他自己的粉丝没什么不同,甚至很一般,对他印象也是平平。我对自己的高中老师就是印象深刻,非常感谢,但是我也很清楚,我高中老师像我这样的学生太多了,可能她都记不起来我是谁,很普通的学生。但从我的角度来说,她就是我的精神导师,我很尊敬她,即便她记不得我。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许多人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便是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应林语堂邀请,来到厦门大学教书,但是呆的很不愉快。当时的厦门“大概因为和南洋相距太近之故罢,此地实在太斤斤计较于银钱,‘某人多少钱一月’等等的话,谈话中常听见”(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思想非常落后,北京上海等地的新思潮并没有涌进来。

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先生出资创办的,聘请了一位尊孔派人士林文庆当校长,林校长把《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当做校训,以“人人为仁人君子”作为培养学生的宗旨。以孔教为办学之“纲”,提倡复古尊孔,让学生背古书,弄古文;以“金钱万能”为办学方针。

鲁迅对此非常焦虑和愤怒,他觉得年轻人不应该再被吃人的礼教吞噬,应该接受新文化,新思潮,做一个能跟得上新时代的新人,于是跟学生们说,你们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要睁眼看世界。这里的中国书,指的是中国古书,四书五经之类。

这些东西看得多了对年轻人并没有什么好处。鲁迅说,年轻人要从这种封建糟粕中走出来,多做事,做实际而有意义的事。这就跟校长起了冲突,校长对他多次刁难,甚至把他赶到地下室去住。地下室光线昏暗,有两个灯泡,还被校长授意别人拧下了一只,说是省电。

鲁迅愤懑而无奈,林语堂来看他,鲁迅在煤油炉上用盐水煮火腿招待。一方面,鲁迅对自己的处境和前路感到彷徨,另一方面,对厦门大学莘莘学子们的处境和前路感到无望,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都写过,学生们毕业后走不出家门,只能承继父辈的生活,当个小店铺老板,或者给老板们打工,写写算算,日复一日过下去。

有鉴于此,鲁迅决定把自己前半生的奋斗和挣扎写出来,告诉年轻人,一个人该如何努力奋斗,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如何寻找人生的目标。一篇一篇写下来,取名《旧事重提》,后来结集出版时才改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的意思是说,早晨盛开的花,晚上已经零落在地,把这些落花拾起来,感慨一下岁月无情。

《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鲁迅在仙台读书时是1904年,整整过了22年。这朵“朝花”拾起来,鲁迅五味杂陈。当时他是一个23岁的迷茫学生,不知道前路在哪儿,家道衰落之后,在老家没有出路,只好东渡日本留学,但是东京的清国留学生学风很坏,鲁迅因为剪了辫子,便被同学们攻击,差点被取消留学生资格。所以他孤身一人来到仙台,准备学点技术,起码比在东京瞎混强。

仙台只有他一个中国人,所以学校对他还是非常照顾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同学们对他还好,起码比在东京好。老师们也不错,对他最好的便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比较穷。“冬天穿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上课介绍自己,还被留级生嘲笑。学生们敢肆无忌惮嘲笑老师,说明藤野先生在学生中没有威望,在老师们中间也不怎么受人尊重(后来学校改制,他因为学历低被开除了,只好回乡下开了小诊所。在高等学府,学历低被同事瞧不起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他也不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总而言之一句话,藤野先生不是一个“体面人”。

所以藤野先生唯一能给自己加分的,便是认真工作。当时的教授们,都给学生们改讲义。讲义就是讲课笔记,那时候没有课本,教授们都是自备教材,每天讲了,让学生们抄,抄完交上去,老师们再一个个批改,看有没有抄错的,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批改作业。藤野先生是批改最认真,最细心,最出力的一个。

第一学年鲁迅考完试,成绩刚刚上了及格线。第二学年开学,学生会干事便找来鲁迅的讲义查看,他们觉得藤野先生在讲义上作了记号,把考题漏给了鲁迅,还给鲁迅写了匿名信,让鲁迅“改悔”,就是做检查,承认此事。但是几个跟鲁迅要好的同学带着鲁迅一起去找学生会干事,让他把检查结果公布出来,看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该干事没有从讲义和考题中发现确实证据,便还了鲁迅清白,并把匿名信要了回去。

不久便发生了幻灯片事件,鲁迅便有了退学的准备。该学年毕业,鲁迅去藤野先生家里告别,藤野先生送了他一张相片,上面写着“惜别”二字。鲁迅又在东京呆了三年,1909年回国,从此开始了从文救国之路。

对于鲁迅为啥23年间没给藤野先生写过一封信,文中写的很明白。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开始没混好,不敢写;后来混的好点了,又没啥可写的。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之所以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原因只有一个,便是藤野先生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最使我感激,最给我鼓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鲁迅后来也当了老师,“长大后,我便成了你”,藤野先生那种对工作认真细心的态度,对学生热心不倦的教诲,都让他心生崇敬。

至于藤野先生说他对鲁迅没啥印象,记不得给过相片云云,其实也是违心之论。毕竟他一辈子就教过这么一个中国学生,而且经常往他家跑,因为这个学生自己还差点摊上事,怎么会记不得?

其实他主要强调的只是,他对鲁迅没有特殊照顾,跟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这也跟他没有给鲁迅泄过题相对应。

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套《鲁迅作品集十册》,物美价廉,喜欢鲁迅先生的朋友赶紧买一套回家看看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潦草东君认为,不要说鲁迅与藤野的说法不一致,就算是亲爹妈和儿女有时的说法也未必一致。

这是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认知差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因为每一个个体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是不同的。有时就算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对一件事物的认知也有差异。我们都学习过一篇文章叫《芋老人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现在再来读读,是不是这样,同一个人对同样的芋头,也感觉滋味不同了。因为时间环境都变了,看法也改变了。

通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才写过文章,如果不慎丢失,再写一遍,都不会完全一致。更何况是两个不同的人对对方的印象?又怎么能完全一致呢?

具体到鲁迅,由于他在日本受到的多是冷眼,而藤野给他的虽然只是公允的态度,但在他看来,就是一种区别去平常遭遇的善意。这就像你在一片黢黑冰冷当中突然看到一丝亮光,在一酷热当中突然来股风,虽然不一定有热或者凉,但无疑却能给人以心理的慰籍。所以,在鲁迅的眼里,藤野就是和蔼可亲的恩师。

但具体到藤野先生,则又不同了,他面对的不止鲁迅一个学生,而是许多,在他眼里每一个都是他的学生,他并不会对谁有什么区别对待,所以鲁迅给他的印象也就是他有这么个学生而已。这其实也像我和我的顾客一样,我每天在店里,是固定的,到我的顾客是流动的,顾客在我这里得到过优惠或者良好服务,他就会记得我,但我每天要面对很多顾客,来来往往的哪里能记得那么多,至少也要是来过三次以上的熟客才会真正有印象,但顾客往往会提起他上次在这里的情形,而我也只能嘴上符合但心里却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当然,混熟了,则又不同。

我想藤野之于鲁迅,其实就如同我之于顾客。如果藤野和鲁迅其实后来也并没有混熟,那他们的说法怎么可能一致?就算混熟了,也会有差异,有些事在鲁迅注意的范围,但藤野未必会关注,同样,藤野关注的,鲁迅也未必关注。

所以说,这个问题,没什么好疑问的,只是人与人不同,关注点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

图源免费图库

2021.06.09潦草东君于初彻斋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写的《藤野先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散文作品。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了一个教学认真、作风严谨、关心学生,同时对来自于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极为友善的日本好老师的形象。鲁迅在文章里回忆了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回忆了藤野先生教他的时候,做过的鼓励他学习,给他单独辅导,帮助他修改讲义的一些事情。后来,鲁迅还特别写到了藤野先生在他退学的时候,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同时还送了一张个人的照片给鲁迅,并在照片的后面,写上了“惜别”两个字。

(鲁迅画像)

后来在鲁迅以后,藤野先生终于读到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他读完这篇文章后,也进行了一些回忆。他说,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鲁迅写的那样好。并且他对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更记不得他帮鲁迅修改讲义,以及鲁迅走的时候,他给鲁迅说过什么话,和送照片给鲁迅这些事情。

显然,虽说藤野先生并没有否定鲁迅在文章里写的那些东西,但他也表达了对鲁迅不熟悉,不清楚的那一面。那么,为何藤野先生的回忆,和鲁迅文章所描写的东西,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认为鲁迅写的这篇文章是很真实的。虽然文学作品允许虚构,但是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虚构的地方。所有那些,都是鲁迅真实的感觉。

那么既然是真实的感觉,为何两人的叙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个人所处的位置和关注的重点很不一样。

鲁迅非常感激藤野先生,这是因为,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与众不同。

(藤野先生)

当时的中国是弱小的国家,并且正受到日本的欺凌。日本正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乃至于完全占领中国。所以日本人对中国是相当瞧不起的。而中国人当时又麻木,很多人看不到危险。鲁迅在文章里还写到,在日俄战争中,中国人给俄国当间谍,被日军看头,一旁围观的百姓大声叫好。这些描写表明,都表明了中国人的愚昧,当然也更加被日本人看不起。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肯定多次看到了日本人的傲慢和对中国人的蔑视,包括那些除了藤野先生以外的老师。或者说,那些日本老师并不是有意轻蔑鲁迅,有意轻蔑中国留学生。但极为敏感的鲁迅感知到了这一点,这些东西,给鲁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藤野先生在做事风格上,可能与其他的老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他更加认真,在教学上更加严谨,同时对待学生没有什么差别,不因为这个学生中国人就另眼相看。这在藤野先生那里,是极为平常的。但由于鲁迅极为敏感,所以他也就觉得藤野先生非常不同寻常。藤野先生习以为常的行动和语言,习惯性的表达,都在鲁迅的心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让鲁迅对藤野刻骨铭心。

藤野先生回忆鲁迅的时候,应该说他说的是真话。当时的鲁迅,一方面他是中国人,另一方面,鲁迅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再一方面,鲁迅在他的手下读书,也只有一年的时间,藤野先生记不住鲁迅这个人,这是很正常的。

(鲁迅在日本留学情景画)

如果不是鲁迅回国以后,在文学方面做出了世界性的成就,藤野先生肯定不会再想起有鲁迅这个人。对于藤野先生来说,他完全无法把这个人,和他曾经教过的周树人画上等号。

同时我们不得不说,藤野先生在看到鲁迅的文章以后,他所发表的回应,恰恰表明,藤野先生是一个非常朴素,非常纯粹的人。一般的老师在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这样的成就以后,往往都会非常得意,把学生所取得的成就,看作是自己的功劳,并为此沾沾自喜。同时他还会夸大自己对这位学生的帮助。藤野先生想要这么做,是理直气壮的。毕竟鲁迅写了文章来表扬自己,在文章里面有这样的表达。他这样说,也绝对不会有人觉得鲁迅在吹牛。

但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么做,他并不认为鲁迅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有关。他老老实实地说了他对鲁迅没有什么印象。而藤野的这种诚实和朴质,也反过来印证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是非常有价值的。藤野确实是非同一般的日本老师,确实是值得鲁迅尊敬和怀念的。

其他网友回答:

别说是鲁迅了,就是我的老师数量,十个手指头也数过来了,但老师几乎每年都会面对不同的新面孔,很难记住谁,除非是特别出类拔萃或是渣到极致的,恰好鲁迅在医学领域属于比较平庸的存在,所以除了角度偏差,鲁迅记忆的细节更多一些吧,至于说谎还不至于,更没那个必要。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自己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十分感念,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而藤野先生呢,对鲁迅却没什么印象。这种现象,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就好比今天的人去追星,记得有个朋友当年追任贤齐,任贤齐和她握过手,还对她笑了一下,从此她对任贤齐的印象就格外好,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想想那些追星的粉丝,如果偶像能够对他们说几句话,甚至给个拥抱,那估计可以让粉丝吹一辈子,一生都迷恋这个明星。而站在明星的角度呢,他们会记得这个粉丝吗,基本上是不会记得的。

原因何在呢,因为明星和粉丝的关系本来就是不对等的,一个明星可能有几万几十万的粉丝,而对粉丝来说,偶像却只有一个。在这种关系中,偶像是高高在上的,粉丝是在下面的,偶像一个小小的善举,哪怕是装出来的,都会让个体粉丝感激涕零。

而鲁迅先生当年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关系,就跟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差不多。当时是什么情况呢,清朝积贫积弱,饱受外国列强侵略,而日本呢,经过明治维新,已经向西方列强靠拢,成为列强之一。1902年,当时还叫周树人的鲁迅去日本留学,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个弱国的普通学生,来到一个强国求学,本身的姿态就是很低的。

要知道,鲁迅身高不高,比较瘦弱,其貌不扬,外表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到了日本以后,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要遭遇多少白眼和欺压。在日本的那段日子里,估计鲁迅先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也没人会拿正眼看他。直到1904年,鲁迅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当时年纪不大,只比鲁迅大七岁。应该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不错的人和老师,他不像其余日本人那样看不起当时清朝过去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与此同时,他对清朝过来的鲁迅也有些好奇,毕竟仙台是个小地方,鲁迅是当时唯一的清朝留学生,自然可能会引起藤野先生的几分关注。这在藤野先生眼里,这只是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正常行为,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呢,在当时的鲁迅先生眼里,这可是莫大的善举。因为在日本他很少能够体验到这在正常平等的对待,藤野先生只不过做到了一个普通老师该做的事情,就已经足以让当时的鲁迅倍感感激了。

不过当时的鲁迅先生成绩一般,也就中等水平。大家都知道,在学校里,最不引人注意的学生就是中等生了。如果是学习特别好的,老师一般有印象,如果学习特别差,又喜欢到处调皮捣蛋,也会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而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就算是个留学生,也很难给藤野先生留下深刻印象。

根据资料显示,藤野先生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有十四年,教过的学生恐怕得有个几百上千。后来这个学校并入了东北帝国大学,藤野先生因为学历不足的原因被迫辞职。辞职以后,藤野先生尝试过去东京当医生,最终还是回到老家,在老家开诊所维持生计。

对藤野先生来说,他当医学院老师的经历或许也并没有那么美好,最后毕竟是被迫辞职的。辞职的时候,藤野先生刚刚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本该大展宏图,却黯然离开。对他来说,或许以后也不愿回忆自己教学的那段时光。对于一个在学校表现不怎么突出的清朝留学生,自然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了。顶多会有印象有这么一个人,至于具体的事件细节,肯定不会记得了。

不过藤野先生可能也没想到,就是当年那个矮小的清朝留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回国以后,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笔战群儒,成为中国文化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作品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国界,在韩日也是鼎鼎有名。

1926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感怀起之前在日本留学的老师,写下了《藤野先生》一文。由于鲁迅先生广阔的影响力,很快,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就成了中日的名人。藤野先生估计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个学生的文章,成为十几亿人熟知的名人。

估计当时的藤野先生也是蒙圈的,他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学生,或许他也想着去回忆一些与之的事迹,但是时间过去太久了,况且当时印象也不深刻,真要具体回忆点什么事情,还真想不起来。后来,藤野先生的故居也被改造成了藤野严九郎纪念馆。

其实学生与老师之间,有时候关系是很微妙的。有的学生,特别是那种本来就后进的学生,可能因为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从此奋发图强,出人头地,然后一直记着这位老师的好。也有可能因为老师一句打击的话,从此自暴自弃,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而老师呢,因为学生太多了,对某个不起眼的学生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可能都不记得了。记得之前有个新闻,说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人殴打了自己曾经的老师,十几年过去了,这位老师压根都不记得当初是怎么刺激的这位学生,而这位学生呢,却对当时那件小事记了一辈子。这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差别吧,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有时候老师随口一句话,可能在学生眼里都是天大的事情。

实际上想一想,假如鲁迅先生没有出名,只是一个普通人,然后同样也写了一篇《藤野先生》,那么藤野先生肯定不会因此而举世皆知。而鲁迅先生对自己曾经老师的怀念,也只不过就是他自己写给自己看的一种念想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深度解析}

你,有三个你:你自以为(希望)的你,事实上的你,别人眼中的你。

一个人越是活得自我,事实上的自己越是接近理想中的自己,越是远离别人印象的那个人。

这是某外国女作家令世界文化界赞赏的对自我认知。它能帮助你解决很多困惑苦恼,起到茅塞顿开效果。

藤野的印象是第三种,鲁迅的自述是第一种,而且我相信鲁迅这样完成自我建设的人对自我的认知更接近第二种。

拿自己例子说这件事:我高三班主任在报自愿时候拒绝指导我,说我混子到头该回家了。可是班级寥寥几个考上学的里面赫然有我名字用粉笔写在校门口水泥宣传廊上。他印象中我最差劲儿,显然与第二种“事实上的我”差距太大,甚至相反。

相关内容

集锦关于鲁迅励志的名人名言...
集锦关于鲁迅励志的名人名言大全_  集锦关于鲁迅励志的名人名言大全...
05-18
梦见说谎
意味着将会遇到好事。
11-24
梦见谎言
暗示会有好消息。
11-24
李白,鲁迅,老舍,巴金……...
李白,鲁迅,老舍,巴金……他们本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伟大的作家、诗人...
11-23
你觉得现在读鲁迅的书,过时...
你觉得现在读鲁迅的书,过时了吗?:人心浮躁,尤其是在人人自我,人人...
11-23
我今年23岁,喜欢读鲁迅先...
我今年23岁,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书,尤其是杂文,请问有什么其他的好书...
11-23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