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一下“形而上学”?
滴滴
11-23
0

好!我就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一下“形而上学”,它是很易懂的。

1、先说一个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著名的跳高教练员在大骂他手下的运动员:“怎么这个普通的高度你还跳不过?”围观的人见他骂得有点过火了,知道他不是田径运动员出身,就说:“教练,您能跳过这个高度吗?”教练大声说:“我怎么不能?理论上我每次都能跳过!”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这里,教练员做的事,就是“形而上”的事,他掌握的跳高理论,就是形而上“学”,属于“道”的范畴。而运动员做的事就是“形而下”具体的事情了,属于“器”的范畴。

2、要理解形而上“学”,要把原文找出来;还要把其他概念一起看,才好懂。

大家都知道,“形而上”的说法出自《易经-系辞》,相关原文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道】,是抽象的、精神性的、本质的、无形的东西,称为形而上者。

【器】,是具像的、物质性的、现象的、有形的东西,称为形而下者。

【变】,道因应实际的实施方案。

【通】,道的可行性。

【事业】,道的广泛应用。

3、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例。

【道】,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毛泽东对这场战争的准确定性,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及有关国际的实际,顺应了中国人民抗战的需求。反过来,作为指导思想,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器】,全体中国人民的对日抗战行为。

【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首先提出我方抗战的三个战略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以此为总方针,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是战略的反攻战。但是,反观蒋介石,根本就摸不着抗战的道,因而不善“变”,就说一例,一开始时与敌大打阵地战,损伤巨大。

【通】,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边区取得良好效果。如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等,很可行,成效卓著。

【事业】,《论持久战》发表后,反响很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把它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伟大事业,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举例来印证是最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要把道、器、变、通、事业一起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形而上”的道的作用,道是重点!而不仅仅是知道形而上“学”而已。如果,只谈“形而上学”,较易落入谈玄说妙,不切实际的误区;有时,也难于招架别人对形而上“学”的质疑或攻击。

朋友们觉得这个回答可以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完全不懂。似乎是《易经》里“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器……”。可这与我小时候学的哲学课完全不沾边。更有玄乎的把它贴到了什么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也不懂,也乱七八糟的,完全晕得我懵逼。没办法,还是回到我的童年对“形而上学”的理解。说到“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那还是要归回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源头上去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那么,形而上是怎么来的呢?是孔孟等古今中外老祖宗留下的遗训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答案是:也是;也不是。

也是。那是因为不管是孔孟之道,不管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管是马列主义,不管是毛泽东思想。都是前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也不是。那是因为不管是多么好的“道”,不管是多么好的“主义”,不管是多么好的“思想”都不能机械的静止不动的照搬,不能原照原的套用。如果机械的静止的原照原的照搬套用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套路上来了。——就是孤立静止使用“真理”。而由于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原以为正确的“真理”无法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或者说因而执行了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酿成失败。这就是“形而上学”。——过分的依赖形而上——道——真理(主义、思想)。以形而上为主之形而上学。也就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那么,唯物主义应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的答案是:当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一个“真理”的基本原理(不是熟练背诵)。那么,再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要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的成因来龙去脉,和问题的走向发展方向等等客观因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找出矛盾问题的主要方面与运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加以解决,从而带动矛盾其它方面的解决化解。这才能也才叫实事求是。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世界杯和方法论。——实践中求真理,掌握真理去实践,再实践中再求真理,……不断往复求真。绝不能陷入经验主义形而上学。

其他网友回答:

<2>打个比方

我们正在解一道数学题,我们的解题思路就可以被认为是“形而上学”,解题所列的具体的算式可以认为是“形而下学”。

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是什么”的学问;

相对的,形而下学就是研究“怎么办”的学问。

我们通过形而上学的解体思路,理解了这道题,懂得了这道题是什么,有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再通过形而下学的具体方法,给出这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得出了这道题目的答案。

如果形而上学的解题思路错了,再好的形而下学的解题方法也无法带来正确的答案;

如果形而上学的解题思路偏了,我们可能需要走更多的弯路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简单的说

对于世界这个更大尺度的题目来说,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世界在整个时间轴上整体的生命周期,进而来认识这个世界;

形而下学研究的是世界在时间轴的一点上那一瞬间,某一个局部的具体的形态,解决的是一角一隅的问题。

《易经·系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研究“形而上者”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在正统的华夏思想看来,就是“道易”思维。形而上学也就是对“道”的阐述,我们通过这样的思维来观察世界,认知世界;

研究“形而下者”的学问,就是形而下学,我们在“道易”的指导下,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异且有生灭的,也即无法通过有形的事物去捕捉到永恒的“真”,所以只有超越有形的事物才能发掘出事物永恒不变(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的本质(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就是搞形势主义,不切合实际,生搬硬套,死教条。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孤立静止的看待事物,俗话叫死板。否定事物的多角度,多层次,只承认事物的外在形式,否定事物的内在因素。反对事物矛盾的运动规律。是死板的教条主义的形式。叫形而上学。

如,看到一座山南面的地形,只承认直观看到的,而否定其它三面地形的多变性。看到水只承认水的存在,而否定水分子,经热力蒸发而成雾,遇冷结晶成霜,成雨成雪。把每个现象割裂开来,孤立的看待,而忽略其事物内部相互的关联性。

一己之见。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这个词有三种含义。


一种是黑格尔的,他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马克思继承了辩证法思想,也就是我们教材里常提到的形而上学,表明的是片面、僵化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要想有通俗易懂的方式理解黑格尔提到的形而上学,可以简单地把错误的思维方式通通归类为形而上学。


第二种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而上学",其实也就是西方的哲学,思考本体和存在、运动等哲学问题。


另一种"形而上学"的观念是中国文化的,《易传》中说"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道"、"器"之分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甚至佛家,都把对"道"的追求当成终身的、无止境的。要想理解中国文化中的形而上学,大致可以认为形而上学就是道,没有具体的用途(有具体用途的叫做器),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时时起作用。

其实,形而上学这三个意思已经在使用上产生了混淆,干脆就把形而上学这个词留在教材中单独使用。说到中国文化就直接说"道"、"器"就行,不必这么麻烦地解释一通。

其他网友回答:

探究宇宙的理体或者说研究宇宙的

根本原理,叫形而上学。研究事物

的实体,如某一物质的成分结构等,

可叫做形而下学。

其他网友回答:

<2>用中国的俗话说:有形而上学思想的人,就是一个死脑筋!!



1>本义→"形而上"是"抽象"的意思,"形而下"是"具体"的意思。

原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语出<<易经>>,其意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的学问/学说"是指:讲道理的,即比较抽象的学问和知识,哲学就是这类知识。

"形而下者为之器"→"形而下"的学问/学说是指:具体的学科知识。例如:物理学。

2>"形而上学"的前世今生

A>"Metaphysics"原是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的名字,原意是"物理学之上"→中文译为<<形而上学>>,是严复借用<<易经>>之句而译。

B>笛卡尔在<<形而上学沉思录>>中把人类的知识用大树作比喻,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树根;一般性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是论述一般的道理/原则,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叫"形而上学"。

第二部分:树干,即物理知识。

第三部分:树技,其它自然科学。

第三即为"形而下学"。

C>"形而上学"从13世纪起是哲学的代名词,用以指研究超经验的抽象的学问。

在黑格尔提出辩证法以后,哲学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形而上学成为辩证法的反义词。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用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在马克思的哲学里,形而上学成为了一个贬义词,用中国的俗话说:有形而上学思想的人,就是一个死脑筋!!

其他网友回答:

“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是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得的一部著作的名称,即《物理学之后》翻泽过来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后来人安德罗尼柯在编辑他的著作时,把论述超感觉以外对象的书,安排在有形体的物理学之后,并以此定名(《物理学之后》)。

《物理学之后》这部书一共收集了14篇文章,主要内容类似于中国古代所说的“道”。所以,这部书传入中国以后,翻泽家严复根据《易经•系辞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译作“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这一概念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易经•系辞上》中说完“形而上者谓之道”之后,紧接着又说“形而下者谓之器”,从全句来看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是有区别的。《易经》认为“道”和“器”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作用的。“道”、“器”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叫做“变”。顺着变化而推广发挥,叫做“通”。取此变通之理而施于天下百姓,叫做“事业”。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则认为,“非物质存在”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存在”。他还把《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和神学一并称为“第一哲学”。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对象中自身静止和运动的原因,永远是独立自主”的。还认为一切构成都是具体事物的简单堆积,都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易径》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所包含的哲学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严复不过是借用了“形而上学”这个概念而已。

黑格尔哲学认为,《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是反辩证法的,是反辩证法的同一语,是不可接受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是永远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内部,而在于事物的外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从而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不接受《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观点。

这种《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哲学观点,曾于十五世纪下半期到十八世纪,在欧洲广泛流行,而且派生出了许多以《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为理论基础的哲学流派。如庸俗进化论、相对主义、折衷主义等等,都是《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的变种。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内容

现在还能免费注册qq吗(免...
大家好,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不知道qq免费注册(qq账号免费注册...
05-10
小肚腩的减肥方法有哪些
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很多人还不知道小肚子的减肥方法有哪...
04-19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