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科学实践理论?
滴滴
11-23
0

王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在贵洲龙场顿悟后,受贵州提学使席之聘,讲学于府城文明书院首次提出来的。贬谪期满得到朝庭重用,从而走上建功立业的辉煌之途。

由此便知“知行合一”思想,伴随他一生经历,在千死百难到建功立业中,进一步的深化得出精华的概括和总结,史称“天泉证道”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这四句教中就可理解到“知行合一”的意思。这个“知”本体就是良知,但是有时也会判断错误而出现有善恶不分,形成恶念。为么什会出现恶念为恶呢?就是因为人的心外有私欲,为达到欲望而造成的。

由此可见,“知行合一”就是知善行善合为一体。同时知恶念行恶事合为一体也包括在内。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知行合一”的心学成语句,随时随地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比如:孝敬父母这个习俗为常的良知,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自然而良知的。也会乐意认真去做,脸上总是充满笑容对父母问寒问暖。这样父母也很高兴,脸上也会露出很幸福的笑容,这就是良知良行的效果。否则,完成任务样的形式对待。每天总是板着脸来对待父母,父母也会感到不幸福而愁眉苦脸,得不到儿女的乐意关照。长期下去就会气馁而生病早亡。这就是恶知恶行的效果。

总之,王阳明心“知行合一”这一经典语句,就是反应每个人的主观意知,真知即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针对当时社会上言行不一的现实以及朱子知先行后的弊端,王阳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

有知方有行,有行便有知,而知行的本体只有一个,那便是良知良能,而知行的功夫也只有一个,那便是致良知。

上以就是理解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和内在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知行合一”,我的理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也许我对王阳明“心学”所知肤浅,也许王阳明还没有那么多高深,但天下真理以实践、唯物为最永恒而普及。从上古农耕到今日科学技术,人们无時不刻都在反复重复一件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从历史唯物史观看社会发展规律,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应该是先行而后知后觉的,“合一”最开始也是顺应天时地利,对天地是敬畏、崇拜…,因此也就有了农耕民族“神”文化、“龙”文化…。

历史进步到王阳明这个时期,懂得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王阳明在中国历史上作为理论研究的重要贡献。因此,今天看王阳明、学“知行合一”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好可惜,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孔子、孟子、王阳明这样的理论大家“思想圣人”,他们描绘了、奉献给了我们后人社会、思想、理论美好蓝图和启迪…,但是千百年来我们这些后人只知道死记硬背古人的章句,却并不懂得内涵与精髓…!没有象西方哲学家们那样一代一代去发扬、发展、完善、提高,没有将“蓝图”进步到“结构图”再细化到“施工图”,形成华厦哲理完整体系!拜什么“圣”?尊什么“古”?不要颂扬爹娘好,爹娘向你要子嗣!玩古弄今,不去发展、提高是对先古最大不敬!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才是普遍真理。

其他网友回答:

【这篇文章,是枯宝的第一篇文章,内容可以,语言不够精致。不甚满意,希望大家待枯宝有时间更改过再读,谢谢您支持】

我们当代科技进步,学习的渠道很多,被网络称为快餐文化。这样的文化可以引起我们的兴趣,促使我们更深刻得去学习。同时也造成了理解的片面性。不管是否认真读过某本书,仿佛都可以言简意赅得概括其内容。但是对于内容的准确性,未免有失偏颇。知行合一的含义尽人皆知,所以我只强调一下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知与行的关系并非王阳明先生第一个提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有言:"言知之易,行之难。"《尚书*说命中》也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样的话。都是觉得实践比明理更加艰难。而王阳明先生关于知行合一这样的论述主要是针对《礼记*大学》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中间两句来发表自己观点的。大家一目了然,在《大学》中,明确表达了是需要通过格物才能致知。二者有先后。而王阳明先生则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近几年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得变化,更多得我从阅读纸质书变成了听书的形式。我在听李敖先生的讲座时,别人问他没有去过北京法门寺,怎么能写出以法源寺为背景的小说。李敖先生的意思大概是难道作家写文章还需要把事情都经历一遍吗?尤其是我们当今社会,已经不必再事事格物了。

②(良)知行合一。最近一直想写关于王阳明先生心学的一些想法,也同时参考了一些材料。大部分人认为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得到真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有一部分人简单得把知行合一理解为思想与行为的统一,甚至有人更通俗得说:"说做的和做说的"。类似于荀子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所言既是知行合一。我在去年有幸听到瞿弦和老师的们讲座。他说别人时常问他,朗诵是有感而发还是一场表演。他回答兼有。而就在上周末又有幸听了于同云老师一场讲座。老师分别用单纯的朗诵和走心的代表作者或者自己的内心发声朗诵。纵然单纯的朗诵也是美的,但是没有文字之间感情的联络,就失去了诗文本身的意境、感性或者美好。知行合一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有知,那么就成了纸上谈兵。如果只有行,就成了行万里路的邮差。所以用心去行,并无先后。而王阳明先生不仅继承了先圣之思想还加以修整以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无善无恶是格物。"知行合一不光是简单的统一而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过程。当今社会,亦是如此。我在夏天接触过几个刚毕业的女孩子。有人说她们尚未定性,也有人说她们是年少无知。而我眼中看到的是社会。你能想象吗?刚从校门出来的女孩子,身上尽是那种社会气息,适应于社会的尔虞我诈,有自己的思想,以破坏别人的情绪为乐趣。(作为一个30岁有余的人来评论不到20岁的女孩子,确有不妥。她们中大多也有可爱之处,分别数月后,甚至让我有些思念。)在她们中间,有一个最不失诚恳可爱的女孩子是她们的好朋友也是愚弄的对象。她曾善意得劝说过我,不要太单纯。也很开心得和我分享她现在也有点聪明了,竟然可以愚弄别人了。天啊!这个学校教了孩子们什么,我宁愿她们从未上过学。我认为错也不在她们,是她们接触的环境和人群造成了她们的认知错误。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思想去支配行为,都是王阳明所言的知行合一。如果思想出现错误,知行合一岂不是要培养出一个坏人。所以不管是知还是行,是要建立在德的基础上的。

③世间万物皆有度。有恰到好处的用处。我时常看到关于王阳明是圣人的说法。说中国历代有两个半圣人。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是为我们留下了五千年不灭的人生哲学。可是众所周知,儒家学说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当时社会,对于一个国家,兄友弟恭君义臣忠,是维持一个国家最好的方法。但是当我们生活在目前这个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国度里,才明白君臣父子是一种不平等。我个人比较喜欢当代爱情诗歌。但是上周却被这句“高呼人民万岁的人,他死了,但是他的思想万岁,万万岁”震撼了。当下社会,更高的职权意味什么?那是更好得为人民服务。我们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没有人可以名正言顺得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我是一个文科辅导老师,前两天刚考过学生关于秦国大一统的相关问题。我很喜欢就学生所学,来跟他们探讨。在他们心中秦尽是暴政,秦的灭亡也大快人心。可是他们却不知秦朝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发展并维护了国家统一。试想若没有统一的文字,整个中国的进步可能还不知晚多少年。还有一个人人喊打的皇帝,非隋炀帝莫属了。很多不了解他的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荒淫无度上。其实他在位十年,有六七年都是励精图治,在后宫荒淫无度也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贞观政要》中记载“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修建大运河不仅促进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我在听蒙曼老师的讲座时了解到,当时人均粮食为800石。可能大家没有概念,那么我告诉大家我们当代人均粮食才400石。大家就知道隋朝富足到什么程度了。也有人把隋炀帝和唐太宗互比为水中倒影。唐太宗就是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并把他的优点得以发扬,才有了震惊世界的大唐盛世。商鞅的故事也是尽人皆知,不必在此赘述了。虽然大家更多的知道王阳明先生是提倡知行合一,我看过传习录和关于他的几本书,他的思想观点还是偏于内求的。我对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看法,和其他历史名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对于当时社会,或者后代历史的发展中,他们都是造福后人的人。我不是在故意找他们的缺点,而是辩证得觉得,不能适合当时的东西也拿到现在来。也不能一味得推崇某一项学说。王阳明先生在几次作战中的战略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他批判的佛家,在床前放一坨屎还要直言没有好恶的观点赞同。屎用于地里是最好的肥料,但是置于床前,无论如何也不能觉得是件好东西。还有批判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我们对世间万物有一个探索、求知,学习的态度是好的,但是没必要非要吃一只烧鸡,就非得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不必知道做一只鸡要放哪些酌料。但是不管是人还是哪个学说,我们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必非要不吃肉才是信佛,我们要学习佛家的清心寡欲。如果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一直怀着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那我们国家的科技项目必将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所以这世上根本没什么不好,只是用对地方。不用再去分辨谁更厉害,谁的学说更值得我们尊崇。我觉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学说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而不是生搬硬拉的套用。对于王阳明先生这样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管他的学说是否没有瑕疵,根本不重要。就这样一份心意就受得起我们华夏儿女千百年一份尊崇。昨天我在看悟空问题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庄子和友人讨论,子非鱼的问题,谁更胜一筹。其实于我们而言,他们谁胜谁负并不重要。而我们是要从他们每个人身上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的心得。也向王阳明先生学习,从心从德,知行合一。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回顾一下王阳明的故事,

有一天弟子兼妹夫徐爱求教: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他说: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这句话是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如果深谙知行之理,若说知,行已自在其中了;若说行,知也自在其中了

因为王阳明认为,知行本就一体。这是啥意思呢?这其实是针对两种人,

第一种人只知道低头勤勤恳恳的工作干活,却根本不会思考,结果力气出了不少,可是事情没办成。

第二种人是只知道整天浮想联翩,但是却从来不会也没想过去实践落实,结果也是一场空,就好比现代的很多砖家一样,理论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很差。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人们把知和行分开了。

我们举个例子,孝顺父母,很多人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心理也的确想过要做个孝子,但是结果呢?

理论学的很好,大道理懂的很多,但是始终没有落实,嘴上说说而已。

这就是王阳明痛恨的空谈主义。所以王阳明才会提倡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你想到了,就要去实践,否则你懂太多的大道理也不能称之为是知行合一。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先生对“知行合一”,本身给出了四句解释。“知是行的头,行是知的体,知而不行叫不知,行而不知叫盲行”。

“知行合一”,不是一些人理解的,言行一致。本人理解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对待学问的一种态度,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的阐述。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和某人讲一个知识或道理的时候,他会立刻回敬一句。“不要给我讲这些大道理,道理我懂”,但事后他单独去做事的时候,又忘记了、又做的一塌糊涂。这个应该就叫“不知”。

有时候在面试的时候,问有些程序员,某个东西的原理是什么。听到的答复往往是“这个忘记了,反正我能做出来”。对这种认识,我的理解是。虽然你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在做这个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呢?一个基础扎实的技术人员,遇到困难,他们能根据掌握的理论,快速的解决问题。这又是另外一种能力。这可能叫“盲行”。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意思是良知和行为一致,就是知行合一。所谓良知就是真理,也是大自然的最究竟的规律。也叫理行合一,或叫天人合一。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所谓“知行合一”的“知”是指理论认识范筹,“行”则是指实践行动应用。也就是说是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影响之间的学问。

阳明先生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也是不易的,实际运用也同样重要,真正行动起来同样是不易的。”实现崇高伟大志向,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脚踏实地,这可不仅仅是一句话,恰是一种高深的处世和生活智慧,真正明白了的人,会受用终生,所以看起来很容易明白,而实际上很不容易明白。王阳明“心学”的精髓是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善去恶是格物。”

如何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首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敢于担当的人,不蝇营狗苟,也不卑躬屈膝,看见恶的一面能够拿出勇气与义气去打击,看见善的一面能够让善的温暖洒遍每一个角落。

其次,无论你是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甚至是对待爱情,你都要说到做到。比如你列了很多计划与目标,你有很多雄心壮志与梦想,我的建议是先停止做梦幻想,去搞定你眼前的目标,不熬夜,早睡早起,先解决一个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这一点就是说你的行动要符合你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梦想大于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要尽孝,要常常陪伴家人,要努力赚钱过理想中的生活,这些光是嘴巴上说没有用的,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行动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得到收获。在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本意,忘记良善。

最后,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你的学习与工作。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要怎样做才能解决,而不是忙着继续奔跑。跌倒后,先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再前进,不要盲目奔跑。

其他网友回答:

谢【筱道】邀。

知行合一,说得简单些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理论,二者相辅相助而合一。王阳明有句话:“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这句话意为:天下人都指责我,我还是依自己内心良知独行。意为:以自己的良知去做事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亦称天人合一,人须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蒙蔽心灵的是“欲”。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心学最高概括“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去善去恶是格物(纠正不正确言行,使之归于正道,)。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归宿。“修好自己的这颗心,需高度自律,‘可以扭转命运,可以百病不侵,‘可以减压心灵’’’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知行合一”心学智慧,是王阳明先哲为代表的东势方哲学思想,突出了东方哲学的特点。是阳明思想中最出彩的“体认”,西方哲学重视理性,东方哲学重视情感与培根之学。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阳明14岁,就学习弓马之术,研《六韬》《三略》学兵法,古代立德、立功、为知行合一文武双修之代表。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试答:关于“知与行”的问题我曾巳作过回答。今天就王阳明“知行合一”到底该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作一个回答,我虽不了解王阳明,但我想对“知行合一”作一下浅解:

我认为(知与行)的相互关系,知不能不占首要!因为不仅要知道事物而且还要真正认识事物,这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当知字做好了才能去具体行施。想知便有行,想行必先知。知中有行,行中也有知。这本身就溶为一个整体了。

现实中我们大家都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总有得心应手的,也有怎么努力都学不来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各有各的能力。不要免強追求就是了!

做为一个好老师是真心实意想教好学生,做为一个好学生是真心实意想学到东西。这本身就是人生向上的本能!各自都尽最大努力而为什么总觉得还是不随心愿。恨铁难成钢呀?其实人需要一辈学习,而不是一朝一夕!

然而人生的智慧窗口总不是每天全开着。而是一生中随着自然环境,就象万物各有时令一样,感悟着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只有脚踏实地的懂得世界,才能够“知行合一”的过好每一天。

谢友观看,愿与大家分享更好观点!

其他网友回答: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简单来说,知就是良知,道德觉悟;行就是实践。“知”和“行”不能分离,要把道德落实在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言行一致。了解了“知行合一”的含义,要想运用到生活中就比较容易。

比如,孝心+孝行=知行合一

面对日渐老去的父母,你只有孝心是不够的,还要付诸行动。工作之余多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聊聊天,帮他们做做家务。父母生病了要好好照顾,端水递药。父母生日或重大节日给父母送上一份礼物,让父母感觉到你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他。孝敬父母的过程中,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孝心孝道的含义;同时孝心孝道在你的心中发酵,又会促使你去更好地孝敬父母。

再比如,善心+善行=知行合一

面对灾区或贫困地区的生活窘况,你不能空有善心善念,只给予口头上的同情,你有必要做出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或捐钱捐物,或支助贫困生,贫困户。行动和思想相辅相成,行动能使你的思想更加深刻,思想反过来又能更好地指导你的行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只注重了道德层面的思想和实践相结合,而没有重视到知识层面的问题。这是时代和个人思想的局限性。当今社会要顺应时代的要求,道德和知识并重,我们不仅仅要把道德觉悟付诸行动,也要积极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知”可以理解为道德觉悟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行”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我们要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我们所学到知识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才是对我们祖先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最好的诠释。

相关内容

一年级孩子逃课正确处理方法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是学习打基础的年级,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12-30
发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发油的正确使用方法发油是一种可以改善头发质量和保持发型的护发产品。...
09-17
紫砂壶正确的养壶方法吗
大家好,下面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紫砂壶正确的养壶方法吗这个很多人...
07-21
优质医生提醒 空腹吃药与饭...
药物的用药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空腹吃药和饭前吃药这...
07-11
优质芦荟胶和维生素E的正确...
使用芦荟胶和维生素e时,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将维生素...
07-08

热门资讯

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 大家好,2022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今年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永久去除口臭,永久除去口臭小窍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
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金句圣经名言,圣经箴言金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梦里花简谱双手,梦里花简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麦迪逊广场花园打架,麦迪逊广场花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支付宝卡通支付,支付宝卡通怎么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
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 大家好,纪念日歌词陈慧琳,纪念日歌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很难说你承诺了什么。...
荷花烟嘴中间绿色的是什么 吸烟... 荷花烟嘴中间的绿色是一根绿线,是烟的香线。这一根绿色的香线,可以提高过滤体系对烟气中有害成分的过滤程...
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cf卡天空bug教学,cf卡空教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 如果要去香港之后准备去香港签证在哪里办理?准备港澳通行证去香港签证多少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香...